刀片服务器助力云计算前景发展广阔

2012-10-16

刀片服务器的三大主要的优点也正好与云计算的基本平台架构的需求相吻合——即高密度的虚拟化应用平台、高度灵活的可扩展动态架构以及更高的能源效率。但在关键业务领域,刀片服务器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UNIX刀片服务器在扩展性、可靠性方面还不足够好,在硬件上本身就有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用户对关键业务领域的刀片化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关键业务服务器的刀片化还心存疑虑。

1、刀片服务器破除关键业务硬件瓶颈

UNIX仍然是支撑大型企业用户核心应用的主要平台,但在惠普发布基于安腾9300的Integrity动能刀片服务器之前,业界还缺乏能够实现纵向扩展、能够提供核心应用所需I/O端口和带宽的刀片服务器。例如,此前在UNIX领域最高端的刀片服务器——惠普Integrity BL870c,仅能支持4路8核处理能力,显然不足以应对大型应用。这就导致了一些用户的错误认识——因为用户需要的是高性能的单一系统,是一个个的“高性能的节点”,关键业务服务器“天然”就应该是机架式。

这种认识在惠普推出基于安腾9300处理器的Integrity BL8x0c i2系列刀片服务器之后就已经过时了——占据10U空间的C7000机箱当中可以容纳2台8个CPU插槽的Integrity BL890c i2刀片服务器,每台BL890c i2所能容纳的最大内存数也达到了384GB。可以说,Integrity 890c i2已经在CPU数量和内存容量方面达到甚至超越了惠普此前的中高级服务器rx7640和rx8640,已经能够无缝衔接惠普最高档的Integrity Superdome或Superdome 2服务器。

而在刀片服务器一向弱势的I/O扩展能力方面,在新一代的i2系列刀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最低端的BL860c i2就标配多达4个10Gb万兆以太网端口,并且还有3个PCI-e 2.0夹层卡的扩展能力,可以用来增加双端口FC卡,Infinite Band等端口;而最高端的BL890c i2则标配了16个10Gb万兆以太网端口,12个PCI-e 2.0扩展槽。每个10Gb端口还可以通过HP C-class的Flex-10模块转换成4个1Gb以太网端口。因此,理论上BL890c i2无需任何扩展,就能支持最多64个千兆以太网端口,另外还有12个扩展槽,这明显超出了大部分用户使用中高端服务器所需要的配置。显然,惠普的I/O设计瞄准了高强度的核心应用和融合基础架构的考虑。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单纯从硬件配置上,惠普的刀片服务器已经足够满足用户的关键应用需求。那么,这种在硬件配置上的进步,是以降低RAS为代价的吗?显然不是。

2、确保RAS 刀片灵活性更胜一筹

RAS是UNIX服务器能够在关键应用领域遥遥领先于x86服务器的重要原因。惠普刀片结构的关键业务服务器移植了原来机架式小型机所有的高可靠、高可用和冗余设计,并且具有更高的扩展能力,完全是按照用户关键业务对小型机的最高要求来设计的。例如,新Integrity动能刀片服务器的每个节点都有2个CPU插槽,拥有自己的内存、I/O通道。

不仅如此,惠普在新一代的Integrity动能服务器当中还提供了100多项改进,其内置的业务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用性功能可保持业务无中断持续运营,性能提高了2到9倍。例如,惠普的双芯片备用功能,提供了比比单芯片备用高17倍的内存可靠性。而同样采用刀片设计的Superdome服务器,不仅能够确保成功完成交易跟踪,可由第二条路径对交易进行重新路由,还支持I/O和CPU独立扩展。需要指出的是,电源和风扇价格虽然不高,但这却是服务器中最容易损毁的组件。惠普的刀片结构将这两部分独立出来,放在刀箱中,并且都可以热插拔,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持续运行能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与x86服务器相同的机箱,这使用户在部署IT基础设施时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基于过去数年在工程设计方面积累的经验,惠普发布了关键业务融合基础设施架构,将不同的计算环境和通信设备融合在一起,打通了用户环境当中的所有IT孤岛。在这一全新架构的背后,惠普不仅实现了从x86到Superdome的刀片架构的统一,而且基于100多种创新技术构建了弹性结构,以应对各种类型的工作负载。

在云计算时代,刀片服务器是聚合系统的基础服务器,并将成为私有云的组成部分之一,关键业务系统也需要适应云计算时代的用户需求。以Superdome2为代表的惠普Integrity服务器开始了创新历程,刀片扩展架构的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结构选择,这些都让Integrity动能刀片服务器拥有了非凡的生命力和完美的表现力,轻松应对客户挑剔要求,让客户更多资金资源用于业务创新。

本文由专业服务器租用——腾佑科技(http://www.tuidc.com)提供。

上一篇:展望微服务器在云计算时代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云计算所包括的服务层次